舒適性空氣調節
舒適性空氣調節
1.O(0.9)
1.2(1.O)
1.5(1.3)
2.O(1.7)
注:1.表中內墻和樓板的有關數值,僅適用于相鄰房間的溫差大于3℃時。
2.確定圍護結構的傳熱系數時,應符合規范采暖圍護結構的最小傳熱阻。
(2)工藝性空調房間,當室溫允許波動范圍≤±0.5℃時,其圍護結構熱惰性指標。不宜小于表2—3所規定的數值。
表二3圍護結構最小熱情性指標
(3)工藝性空調房間的外墻、外墻朝向及其所在層次,應符合表2-4的要求。
表2-4外墻、外墻朝向及所在層次
____一
注:1.室溫允許波動范圍≤±0.50的空調房間,宜布置在室溫允許波動范圍較大的空調房間之中,當布置在單層建筑 物內時,宜設通風屋頂。
2.北向適用于北緯23.5。以北的地區;北緯23.5。以南的地區,可相應地采用南向。
(4)空調房間外窗面積應盡量減少,并應采取密封和遮陽措施。舒適性空調房間和室溫允許波動范圍≥±I.0℃的工藝性空調房間,部分窗扇宜能開啟。
工藝性空調房間,外窗宜采用雙層玻璃窗;舒適性空調房間有條件時,外窗也可采用雙層玻璃窗。
(5)工藝性空調房間,當室溫允許波動范圍>±1.0℃時,外窗應盡量北向;±1.0℃時,不應有東、西向外窗;±0.5℃時,木宜有外窗,如有外窗時應北向。
2.系統設計
(1)工藝性空調系統的劃分
1)室溫允許波動范圍>±0.50和相對濕度允許波動范圍>5%的各房間相互鄰近,且室內溫濕度基數、單位送風量的熱擾量,使用班次和運行時間接近時,宜劃為同一系統。
2)室溫允許波動范圍為±0.1—0.2。的房間。宜設單獨系統;當±0.1℃的房間較小,且附近有溫濕度基數和使用班次相同的空調房間時,可劃同一系統。
3)有噪聲要求的房間,不宜和產生噪聲的房間劃為同一系統。
(2)空調系統型式的選擇
1)集中式空調系統宜采用單風管式。當房間負荷變化較大,采用變風量系統能滿足要求
時,不宜采用定風量再熱式系統。
2)空調房間較多,且各房間要求單獨調節的建筑物,條件許可時,宜采用風機盤管加新風系統。
3)空調房間總面積不大或建筑物中僅個別房間需要空調時,宜采用整體式空調機組。
4)全年使用的集中式空調系統,如室內散濕量較小或相對濕度允許波動范圍較大,宜考慮改變一、二次回風比例或采用旁通閥的可能性;如不允許選用較大的送風溫差時,可采用固定比例的二次回風。
(3)空調系統的新風量
1)民用建筑宜按表2—5采用。 3)空間較大的公共建筑和室溫允許波動范圍≥±l.OcC的高大廠房,可采用噴口或旋流風口送風。
4)電子計算機房,當其設備散熱量較大且上部帶有排熱裝置時,可采用地板送風方式。
5)設置窗式空調器和風機盤管機組時,不宜使氣流直接吹向人體。
(2)采用貼附氣流時,應符合下列要求:
1)送風口上緣離頂棚距離較大時,送風口處應設置向上傾斜100 - 200的導流片。
2)通風口內應設置使射流不致左右偏斜的導流片。
3)射流流程中不得有阻擋物。
(3)采用孔板送風時,應符合下列要求:
1)孔板上部穩壓層高度,應按計算確定,其凈高不應小于0.2m;
2)向穩壓層內送風的速度,宜采用3。5m/s,除送風射程較長的以外,穩壓層內可不設送風分布支管;在送風口處,宜裝設防止送風氣流直接吹向孔板的導流片或擋板。
(4)采用噴口送風時,應符合下列要求:
1)生活區或工作區宜處于回流區;
2)噴口直徑可采用0.2·0.8m;
3)噴口的安裝高度,應根據房間高度和回流區的分布位置等因素確定,但不宜低于房間高度的0.5倍;
4)兼作熱風采暖時,應考慮具有改變射流出口角度的可能性。
(5)分層空調的氣流組織設計,應符合下列要求:
1)空調區宜采用雙側送鳳,當房間跨度小于18m時,可采用單側送風,回風口宜布置在送風口的同側下方;
2)側送多股平行射流應互相搭接,采用雙側送風時,兩側相向氣流尚應在生活區或工作區以上搭接;
3)應盡量減少非空調區向空調區的熱轉移,必要時,應在非空調區設置送排風裝置。 (6)空調系統的夏季送風溫差,應根據送風口類型、安裝高度和氣流射程長度以及是否貼附等因素確定。在滿足舒適和工藝要求的條件下,應盡量加大送風溫差。舒適性空調,當送風高度≤5m時,不宜大于lOcC,送風高度大于Sm時,不宜大于15℃;工藝性空調宜按2-11采
用。
表2-11送風溫差 (oC)
-‘-‘’.‘-‘‘’‘_‘’‘‘.‘‘__.‘‘一
室溫允±l.o 送$15差 |±0.5動范三三三jF三三三三三溫差
>1.00 16- 10 ±o_5 ;:;
±,,. l .~.o__________.|L__一 士o..~..:
.,.....,.....,.........J...........,,...,,一
注:生活區域工作區處于下送氣流的擴散區時,送風溫差應通過計算確定。
(7)空調房間的換氣次數,應符合下列規定:
1)舒適性空調,每小時不宜小于5次,但高大房間按其冷負荷通過計算確定。
2)工藝性空調,不宜小于表2一l2所列的數值。
(8)送風口的出口風速,應根據送風方式、送風口類型、安裝高度、室內允許風速和噪聲標準等因素確定。消聲要求較高時,宜采用2~5.n/s,噴口送風可采用4。10H∥s。
(9)回風口的吸風速度,宜按表2.13選用。
(9)下列制冷設備和管道應保溫:
1)壓縮式制冷機的吸氣管、蒸發器及其與膨脹閥之間的供液管;
2)溴化鋰吸收式制冷機的發生器、溶液熱交換器、蒸發器及冷劑水管道;
3)蒸氣噴射式制冷機的蒸發器和主噴射器頭部;
4)冷水管道和冷水箱;
5)制冷設備的供熱管道和凝結水管道。
(10)設備和管道保溫,應符合下列要求:
1)保溫層的外表面不得產生凝結水;
2)保溫層的外表面應設隔汽層;
3)管道和支架之間應采取防止“冷橋”的措施。